利用网络保护知识产权义乌建成我国首个商标品牌查询系统本报记者 李稹
本报讯
“小网络也能监管大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汇集了销往世界212个国家的40多万种小商品,它在成为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的同时,也成为各种假冒伪劣商品的垂涎之地。为了有效地管住市场上的商品不被侵权,近期,义乌建成了我国首个用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商标品牌查询比对系统。 “以前这里打假很麻烦,这儿有5万多个摊位,如果在一个摊位上站1分钟,逛完也要花4个月时间。”义乌市工商局小商品分局局长陈如林告诉记者,商标品牌查询比对系统就是在建立高效管理机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据了解,从2004年起,义乌市工商部门开始对市场上的每一个商标品牌以及经营的摊位重新清理登记,涉嫌侵权的全部清理出市场。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建立完成了这套商标品牌查询比对系统。 而这套商标品牌查询系统投入使用一个月来,的确给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陈如林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上海家化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负责人殷登祺到这里了解公司产品在义乌经销的情况。经过查询对比,一分钟后,工作人员马上给出了答案:在市场BWC1—37商位。“其他商位如果出售了上海家化的产品,商标查询系统也会显示出来,而这些商位出售的就是侵权的产品。” 目前义乌市场上已有9000余件商标进行登记备案,推行信用分类监管。市场还广泛发动群众,在市场每个角落“安插”了674名保护知识产权联络员,对举报人实行最高可达30万元的侵权商品举报大奖。 |